当前位置:首页 > 人防特色 > 防空知识 > 城市人口疏散城市人口疏散

国外民防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18-06-29 14:27: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民防工程亦称民防掩蔽部、民防工事,是为避免或减轻空袭和平时灾害对国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资源的危害而构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民防工程是国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功能和用途分为五类:民防指挥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物资掩蔽工程、专用掩蔽工程、交通通道。按防护功能分为三类:防冲击波掩蔽部、防核沉降掩蔽部和抗多灾掩蔽部。按使用的范围分为三类:公共掩蔽部、单位掩蔽部和家庭掩蔽部。按构建的位置分为两类:单建式掩蔽部和附建式掩蔽部。按构建的形式分为四类:永备掩蔽部、制式掩蔽部、就便构筑掩蔽部和应急加固改造掩蔽部。 

  一、国外民防工程建设的现状 

  民防工程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了适应城市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防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系统配套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的现代民防工程体系。 

  (一)民防工程是空袭时求生存的保障 

  美国民防机构论证分析认为,在空袭情况下没有民防工程准备,美国只有3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备有防核沉降物掩蔽部,有5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加上人口疏散(转移)计划,疏散地区也修有充分的掩蔽设施,则有8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如果再加上美国城市都备有防冲击波和防辐射掩蔽部,则90%的人可以生存下来;有效的民防系统和战略防御计划相结合,会使美国生存下来的人达到98%。就连永久中立的瑞士人,也认为“修建了民防工程,才有安全感”。因此,各国都特别重视民防工程建设。 

  (二)民防工程建设已具相当规模 

  民防工程是民防工作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一项防护措施,掩蔽系统的建设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防建设水平。为了向居民提供掩蔽空间,世界各国都不惜投巨资修建民防工程。如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以及保持中立的丹麦、瑞士、瑞典、比利时、芬兰等国家的民防工程建设都已具相当规模。 

  美国建有民防指挥所约4140个,公共掩蔽部约20.5万个。全国11个城市建有地铁约1000千米,在紧急情况下可掩蔽450万人。美国现有的民防工程能提供2.4亿个人员掩蔽位置,可掩蔽全国85%左右的人口。 

  俄罗斯建有1500个民防指挥所,可容纳17.5万人;在城市和工业区构筑有1.5~2万个抗冲击波掩蔽部,可容纳2000多万人;在紧急情况下,还可启动地铁、地下车库、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用于人员掩蔽。俄罗斯现有的民防工程可掩蔽全国70%以上的人口。 

  瑞士建有民防指挥所1660个;人员掩蔽部20多万个,可提供600万个掩蔽位置;地下医疗设施1430个,病床103500个;全国人口100%都有符合要求的掩蔽位置(图1)。以色列、瑞典、挪威、芬兰、丹麦、荷兰等国修建的掩蔽位置可分别为100%、85%、70%、68%和50%以上的居民提供掩蔽。特别在挪威,有65%的掩蔽部是岩洞型掩蔽部,具有较强的抗力。 

  (三)修建家庭掩蔽部是民防工程的主要途径 

  国外认为,防空地下室是城市居民就地就近掩蔽的最佳场所,是民防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最佳形式,不但人们容易接受,而且效益也很明显。 

  美国1980年增补的《民防法》规定:“城市住宅必须建设地下掩蔽所”。全国城市住宅的75%建有地下室,可提供1亿6千万个防冲击波掩蔽位置。 

  英国《民防法》规定:“新建楼房均应设计地下室”,从1980年开始执行家庭掩蔽部计划,“标准至少1平方米/人,净空高度不低于2.0米”。 

  法国1982年通过的《民防法》规定:强制“凡五万人口以上的城镇,都要修建防空地下室”。 

  (四)民防工程抗力标准按用途设定等级 

  国外认为,民防工程是一项必不可少、耗资多、利用率不高的工程。因此,特别重视对各类民防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相互配套、技术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制定最佳的设计和标准规范,将民防工程建设及开发利用最优化。 

  美国对高危险区的民防工程要求抗力为352千帕,危险区的民防工程要求抗力为14~352千帕,疏散安置区的抗力为14千帕。 

  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民防工程采用4个强度等级进行设计,即1~4级民防工程的抗力分别为2000、1000、300~400、100千帕。 

  芬兰的民防工程分为S6、S3和S1三个类型,其抗力分别为600~1800、300~800、100~300千帕。 

  总的来说,俄罗斯和北欧等国的抗力标准定得比较高,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抗力标准定得比较低。 

  二、国外民防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自海湾战争以来,如何应对新的战争形态,特别是如何对付信息化、精确化的空袭兵器袭击,成为各国民防部门研究和思考的重点问题。 

  (一)重视防辐射、防电磁脉冲和防精确打击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使用于战场,战争形式和作战样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湾战争以来,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展现在世界战争舞台。世界各国民防部门都十分重视研究对付“信息”攻击和“精确”打击的问题。特别重视对民防信息系统和民防工程防电磁脉冲、防辐射屏蔽、防钻地弹打击的问题研究。 

  同时,考虑到民防工程不是袭击的重点,各国都在研究降低普通人员掩蔽工程抗力标准,进一步研究提高重点目标、高危区的民防工程防护标准问题。 

  (二)修建家庭掩蔽部仍是民防工程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公共掩蔽工程由国家和地方投资修建,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自费修建私人小型掩蔽部,仍是当前各国的普遍做法。在私人修建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所需的技术指导,以保证掩蔽部的建造质量和工程设计的规范化,并给予相应的减免税收和提供贷款等优惠政策。 

  国外认为,家庭结合地面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与那些单建的大型集体掩蔽部相比,有许多优点:可在接到预警后的最短时间内掩蔽;便于预先贮存生活用品和食物;易于平时使用;坚固的防空地下室有助于提高地上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三)强调民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是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及战略方向。近年来,不仅许多发达国家在积极展开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防空防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是最早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国家。目前,至少已在26个城市建造地下街146处,日进出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l/9。日本地下街在结构上也考虑了抗力要求,某些部位也设了防护门。近年来,日本在新建地区如横滨的港湾2l世纪地区,以及旧城改造如名古屋的大曾根地区、札幌的城市中心区都规划实施了地下空间的开发计划。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利用原来开采石灰岩的矿区修建了地下城,位于地下20~30米深处,面积达370万平方米。地下城中划分商业区、仓库区、国际贸易区。在这里曾经召开过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学术会,推广他们的经验。 

  (四)强调民防工程与地下交通建设相结合 

  地铁、地下快速道路、地下步行道等地下交通设施,不仅有利于缓解地面交通拥塞,而且有利于平时改善城市环境和为战时人员疏散掩蔽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地下交通设施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38个国家的131个城市建有地铁和轻轨,线路达493条,运营长度7495.9千米。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最大的城市是巴黎(55l千米)。美国纽约市地铁运营线路长443千米,有504个地铁车站,每天接待5l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 

  美国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统,在10个街区范围内,将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南方城市达拉斯建设了一个有29条步行通道的不受夏季高温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将市内主要公共建筑和活动中心在地下连接起来。休斯敦市的地下步行道系统也有相当规模,全长4.5千米,连接了350座大型建筑物。 

  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城市,都有发达的地下步行道系统,保证了在严冬气候下各种商业、文化等活动的进行。多伦多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4个街区宽、9个街区长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在地下连接着20座停车库,很多旅馆、电影院、购物中心和1000家左右的各种商店。此外,还连接着市政厅、火车站、证券交易所、5个地铁车站,以及30座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北美几个城市的地下步行道系统说明,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建设地下步行道系统,可以改善交通、节省用地、改善环境,保证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城市生活的正常进行。同时,也为城市的防空防灾提供了条件。 

  (五)强调民防工程与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相结合 

  城市架空电缆妨碍交通、影响市容,战时容易被毁坏。因此,国外大量修建各种管线的综合管沟,又称市政公用隧道或“共同沟”,将同路的各种管线布设在同一条地下隧道中,维修方便,可以通行汽车,战时还可以用作疏散通道和人员掩蔽。 

  日本的地下“共同沟”长度在世界上居于前列。1981年底,全国共同沟总长度就有156.6千米,目前,全国共同沟总长度约有526千米。 

  美国亚利桑那州图圣县因为临近导弹基地,全城建立了人员掩蔽和地下管网系统。管道干线直径为4米,支线直径为2米,并行管线之间相距1.6千米。每平方厘米抗力为4千克。全部管道长达326千米。城市生活用的公共管线都设在这些管道内,由民防部门统一收费。 

  (六)强调民防工程与反恐防恐建筑加固相结合 

  近年来,为了反恐防恐的需要,各国民防部门重视对民用建筑、公共基础设施的反恐防恐加固工作。改造和加强民用建筑物的设计,利用改造民用建筑物作为掩蔽设施是今后反恐防恐的一个重要措施。民用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主要采取在前方设置障碍物,改进设计和采用新材料,加固如柱、梁、墙等建筑物主要结构件,使其不会引起整体倒塌。使用抗爆门窗和幕墙,减小破片对人员的伤害。 

  (七)重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工程技术研究 

  重要经济目标和关键基础设施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空袭的重点打击目标。因此,各国民防部门都特别重视对重要经济目标和关键设备设施的防护技术研究和经济防护工程技术措施的实施。 

  美国在工业防护研究方面,提倡“百花齐放”,如“国家关键工业的确定”、“国家工业防护对策的选择”,以及某个经济部门、生产系统、城市、企业的防护对策等,都是由若干个研究机构同时开展研究,各抒己见。不仅安排大量试验,而且也重视应用理论的研究,同时美国民防部门很重视在工业防护领域引进软科学,从而解决了“硬技术”难以解决的防护问题。 

  国外工业防护的目的是保护生产能力,就是采取有效的人民防空工程技术措施,保护生产人员和关键生产设备,避免和减轻空袭造成的危害。工业企业防护坚持结合基本建设同步实施,厂房设施和生产设备防护并举,以保护关键生产设备为主的原则,达到在厂房和生产设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的情况下,保护好生产人员和关键生产设备,维持一定的生产水平,为战后恢复生产创造条件。俄罗斯和北欧的工业防护工程建设比较好。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报告称:“北欧一些国家的工业防护体系已经能在核打击下继续稳定生产”。 

  (转自江西省人民防空网,原载于《蓝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