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防特色 > 防空知识 > 城市人口疏散城市人口疏散

透过巴以冲突伤亡数字看双方民防建设上的差距

时间:2015-04-21 09:52:00    来源:
打印
| 字号:
|

  从2014年7月8日凌晨开始,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区发动了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军事行动。到8月27日双方停火,巴勒斯坦方面共造成超过1340人死亡、7600多人受伤,而以色列方面伤亡不到百人。虽然双方军事实力存在高下,但伤亡人数差距之悬殊也令人瞠目,特别是在平民伤亡人数上,双方差距更大。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双方在民防建设上存在差距,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双方伤亡人数对比体现了民防管理体制上的差距

  以色列建国之前即有犹太人民防小组。1992年,以色列成立了后方司令部,统一指挥民防工作,下设作战行动、后勤、通信、医疗、条令发展、民众保护、自身人员保护等部门。后方司令部同国防部紧急状态委员会、内政部消防旅、卫生部急救中心、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及国防军有关单位等协调合作,共同实施平时的民防教育与演练、战时的后方民防与急救及国内外的抗震救灾等工作。后方司令部下辖1支全国性救援部队、1个全国救援学校及1个支援中心,除专业队伍外,还有1支民防志愿人员队伍分布在农业、卫生、教育、财政、国防、内政、基建和环保等部及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与军分区分别设预警系统和民防信息中心,战时或遇突发事件,以国防军紧急公布消息,紧急状态委员会通过新闻媒介发布通告。

  而巴勒斯坦国内政治混乱,政党派别林立,政见各异,没有专门的民防机构统一指挥民防工作,以至于当以色列空袭时,缺乏统一的预警和指挥,只能由民众自发进行掩蔽自救,其结果必然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

  二、双方伤亡人数对比体现了民防设施建设上的差距

  以色列在1956年就颁布了《民防法》,规定所有新建建筑必须配备防空洞等民防设施。以色列公共建筑和地下设施内都建有公共掩蔽部,并且掩蔽部还有一定的扩展性,全国防空洞达到3万余个,可容纳总人口的100%,防空警报设施也比较完善。人们在警报响起后仅需10至45秒就可就近躲入防空设施。在加沙地带附近地区的公共场所,政府均设置足以容纳多人的防空洞,甚至每个公交站旁都有简易庇护所。

  (转自中国人民防空网 作者:李哲)